八维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为什么八维总是在强调多样成才?为什么八维教育一直强调因材施教?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给出了答案。
《论语·先进篇》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
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两千多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其深远意义。
因材施教,多样成才,是学生的愿望
“你为什么不想学?”“因为不会!”“你为什么学不会?”“因为不想学!”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见这样的学生,因为不想学而学不会,因为学不会而不想学,陷入了恶性循环。
求知和好奇是人的本能,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学不会?是课程太难?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又或是学生本身学习方法有问题?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点:
01不是不想学,是看不到希望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着学着就没有了后劲。这其实是因为学生看不到未来,遇到的困难就像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知道从何着手,自然就没有了耐心。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02不是不想学,是不知道为什么学
这类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了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没有学习的目标,就像失去了灵魂,自然没有前进的动力。
03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
这类学生由于学习方法滞后,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任务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
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学生选择躺平,以上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也很容易被忽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唤醒学生的天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的自信心。
因材施教,多样成才,是老师的愿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或不是很好的学生,来到八维后学习成绩变好了,开始热爱学习了?
这主要是归功于八维主导的“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这些问题:

01解决了学生自信的问题:
八维教学上采用的是“成就驱动教学法”。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感,也没有什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求知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机制搭配八维的“单科精进,串行排课”的模式,保证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学科,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实现目标最终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成绩提高了自信就有了。
02解决了学生自尊的问题:
在八维如果有学生成绩不达标,受惩罚最多的是老师不是学生,因为八维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老师最大的考核。要过程也要结果,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学生成绩好,自然在班级中以至于在学校中有自尊,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角。
03解决了学生学不会的问题:
有考就有学,八维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在学习时,老师会为学生提供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步步紧入,阶段性前进。
五指伸出,长短各异,八维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保护天性,挖掘潜能,唤醒求知的欲望,学习自然就成了主动和愉悦的事情,如此之下,岂能还有教不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