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找到立足之地?
2021年,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只有一个字:难!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就业形势严峻。

如今,在疫情冲击下,整个招聘市场萎缩严重,提前放假、停办线下招聘活动等消息充斥耳旁,应届生不仅需要关心能否顺利毕业,而且需要考虑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遥想当年,“大学生”这个词,有着无限的荣耀,哪个村里出来个大学生,那是全村的光荣,因为在老百姓眼里,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这辈子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前途。而现今大学生却处于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本科学历一抓一把,逐渐变成了就业需要保障的人群。
近年来,为什么大学生越来越廉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大学生人数增多,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随着各大高校每年扩招,大学生的录取率提高,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基数的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企业的需求量,由此导致就业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而且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比较低的基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二、工作看能力,用人单位更需要有经验的
有经验的人往往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岗位要求比较高,很多都要求至少有1-3年工作经验,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利,大多数大学专业教育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实践,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只能用低薪和基础岗位来减少企业运营上的风险。
三、一些专业比较冷门,社会需求量小
现在各个大学里开设的专业种类越来越多,比如计算机类、金融类、师范类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适合的工作岗位也很多,所以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比如考古、雕塑、矿业工程等专业,社会需求量比较小,如果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很困难的,即便有岗位也非常有限,竞争会相当激烈,即便专业能力非常强,都有可能无处容身。
四、自学意识淡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虽然考上了大学,很多人却不知道珍惜,反而把大学的时间当成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犒劳。大学的学习基本靠自觉自学,而在小学中学阶段以密不透风的应试为主要手段的基础训练,使得多数人都不具备自学的意愿和能力。“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论调,让很多人的大学生活放浪形骸,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为此,社会大众,尤其是企业会明显感觉到大学生普遍变得不中用了。
那么究竟该怎样解决大学生越来越廉价的问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突出呢?不妨从这3点下手:
第一,选择热门行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走向社会,拉开与同龄人距离的,不止是能力,更大程度上是由选择的行业决定的,而选择热门行业,无论是就业薪资、企业用人需求还是发展前景,都能助你成为就业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第二,提升工作能力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聪明的人都能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招聘时都想要有经验的人,无疑就是看重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提升能力,是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三,培养“软技能”
此外,我们还应该努力磨练自己的软技能,比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当众演讲、创造力、团队合作、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这是衡量一个人处理事情能力的量表,是在职业发展上获得更大成功的加分项。

2021年,如果不想自己变得廉价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让自己变得值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