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职业院校招生难的困境?需解决以下7个问题
多年以来,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改善了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予以肯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是当前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巽门发展,职业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职业院校招生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为了争取更多生源,往往中考还没有开始,甚至上学期末、下学期初,职业院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就已经开始了招生大战。他们利用手中的各种关系,频繁出没于各个中学,就为了能够招到更多的学生。但即便如此,他们能够招到的学生仍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职业院校所制订的招生预期,为此职业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提升。
对技能人才的认识尚需提升
当前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重学历、轻能力,重学科型人才培养、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受就业政策、待遇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家长都将职业教育作为学生升学的“最后选项”,错误的观念认识和政策导向问题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
民办职业院校发展不容乐观
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在政策执行和落地方面做得还不够,除少数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尚可以外,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从学生数量上来看,每年的招生数量勉强可以维持民办高职自身运转;从学生质量上来看,很多民办高职需要降分录取才能更多的完成招生计划。在当前生源数量处于低谷的前期下,公办高职尚且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民办高职更是可想而知了。
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师范院校,现有教师大都毕业于学科型高校,新进教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不相符的,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因此,应尽快兴建或改建一所面向北京、辐射全国领先的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承担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任务和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
校企深度合作还需破解
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的支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目前许多企业过度的强调自身利益,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而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也不到位,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积极,不够主动。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举办几场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相互交融,深度合作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传统教学模式急需转型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都未能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差无几,与社会实际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在学校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着无用的内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到企业以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再培训。
鼓励对外提供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证社会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应尽快制定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收费标准,鼓励职业教育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打开校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调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要从服务学历教育向服务终身学习转变,建设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功能并举。
服务力度亟待完善
职业教育服务力度需多方面加强。一是投入机制亟待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拨款体制不一,难以统筹管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低于培养成本,中职学生低于普通高中学生,高职学生低于普通本科学生;学费偏高,学生负担较重;二是相关政策缺乏统筹。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资质缺乏平等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尚未纳入统一管理体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接收借读学生权利不对等。相关部门领导对职业教育认识不一致,有些地区尚未达到法定的职业教育投入标准。
总之,破解职业教育招生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与院校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信职业教育的招生不再难。